有利于大飞机和国际航班暂停运营2周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8400   

又有国际航班熔断的好消息了!8月7日上午,民航局调整国际航班井喷措施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民航局表示,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为高效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人员交流合作,科学准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民航局自8月7日起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进行了优化调整

为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便利国际人员往来,民航局自2020年6月起实施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境外病例的输入风险,但部分国际航线的供需失衡也成为部分留学回国人员等国际人员需求的一大隐忧

专家表示,触发熔断机制启动标准的升级,对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大飞机,长途国际航班是利好,对双边或多边政策人员保障渠道的稳定性也更为重要。

熔断措施的优化从两方面入手,有利于大飞机和国际航班。

根据调整,优化后的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为:当确认旅客人数达到5人时,当确认旅客比例达到进港旅客人数的4%时,停飞航空公司单个进港航班1周,当确认旅客比例达到该航班进港旅客的8%时,暂停运营2周对于其他航线,融合的飞行量不得调整

自2020年6月实施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政策以来,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多次调整熔断措施此次优化前的熔断政策是2021年4月28日发布的《民航局关于试行调整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的通知》当时《通知》将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调整为熔断航班或者控制客座率运行措施航空公司选择控制客座率运行的措施后,若同一进港航班再次触发熔断条件,将实施快速熔断,即若确认旅客人数达到5人,则每隔一周停飞该航班2周,如有10例,则该周立即停飞该航班4周

与之前的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政策相比,调整后的熔断措施做了哪些优化。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指出,本次国际客运航班的熔断措施按照防疫情,稳经济,安发展的方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一是缩短熔断周期原来5个确认乘客的航班要吹两周现在已经确诊5例以上,该航班乘客总数的4%已经吹了一周,比以前松了一倍李晓津说,另外一个是用确认旅客占入境旅客人数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改变了过去根据确认旅客人数来熔断的标准换句话说,它改变了过去飞机越大,熔断概率越大的可能性以南航A380为例,可以搭载500名乘客原本有5名确认乘客的航班即将被吹现在按照4%的比例,需要20名确认乘客才能吹此外,波音737—800,空客320等国内常见机型可乘坐200人左右,按照4%的比例需要诊断8名乘客相比之前的5个标准,熔断标准有所提高,飞行熔断的概率变小了

这种熔断措施的优化显然是好的李晓津认为,这种优势首先对大飞机有利飞机型号越大,相对于原来的熔断政策优势越明显另外,对于长途国际航线,以欧美航线为代表,也是利好因为这些航线大多采用大机型,而且目前需求比较旺盛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齐琦表示,优化后的融合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国际定期航班的座位供应,从而促进中国与海外国家和地区之间必要的人员往来对稳定我国对外交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逐步恢复国际定期客运航班,增加客机腹舱供应,也是积极的政策当然,后续进一步放开还要看境外疫情的发展,以及对输入性疫情风险的科学研判,才能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维持我国来之不易的防疫成功

在新的融合措施下,国际航班的数量预计将逐步增加。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在熔断措施调整发布之前,中国民航局已于6月对中国境内国际航班熔断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国际航班熔断规则中确诊旅客人数的统计日期由航班落地后7天调整为5天。

同样是从今年6月开始,以国航,南航,海航为代表的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公布了新的国际航班复航计划其中,南航表示将从6月起恢复武汉至伊斯坦布尔,深圳至莫斯科,广州至德里等7条国际航线国际航班将从每周36班增加到48班,通航国家将从20个增加到27个

日前,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在民航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虑到留学回国人员等国际人员的需求,民航局正在协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根据疫情发展,近期防控措施优化,地方接受国际航班保障能力提高等情况,稳步有序恢复国际定期客运航班,加快国际航空市场恢复民航局将继续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磋商,逐步增加国际航班

民航局表示,将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必要调整齐琦表示,民航局优化熔断措施的依据是第九版国家防疫政策和第九版航空公司机场防疫指南进入中国的航空公司,机场,航班的软硬件能力在第九版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简而言之,同样的硬件设施和保障人员,可以满足更多感染者的入境隔离和治疗根据市场需求判断增加国际定期航班可用座位数是合理的,放宽熔断触发标准的目的是稳定供给

伴随着新熔断措施的出台,国际航班数量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加李晓津建议航空公司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利用好现有政策,适当降低票价,吸引更多旅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