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富控股首次发布了以清洁能源+循环利用低碳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ESG报告
2022-07-15 10:47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8664
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碳中和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规划,碳中和,ESG等绿色指数是碳中和战略在资本市场的落实碳中和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题,这也导致很多机构积极布局
日前,易方达,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士瑞信银行基金,大成基金八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上证碳中性ETF正式获批。
上交所碳中和指数不仅涵盖了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力,公用事业等深度低碳行业,还涵盖了化工,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等传统高碳减排领域,充分体现了双管齐下的碳中和路径:深度低碳领域:清洁能源及储能,绿色交通,减碳固碳技术等低碳领域:火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建筑等
最近几天,浙富控股首次发布了以清洁能源+循环利用,低碳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ESG报告围绕其主营业务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再生金属回收,深入阐述了其深度低碳高碳减排的绿色属性
在清洁能源,大环保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浙江控股专注于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回收领域,拥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资源深加工前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和设施同时,公司在水电,核电等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产品出口海外多个国家公司不断完善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现已成为清洁能源装备业务和环保业务协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这份报告中,浙江富控股董事长孙毅先生表示:面对疫情大起大落带来的严峻考验,2021年仍是公司提效提质的丰收年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41亿元这一年,公司增加了107至804名R&D员工,拥有318项专利技术全资子公司起草制定的GB/T 41015—2021《固体废物玻璃化产品技术要求》和GB/T 41012—2021《含有色金属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批准颁布实施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公司危险废物深度资源化产品再生金属产量从11.1万吨增加到15.5万吨回收的金属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可以满足双碳发展目标,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实现环保和效益的双赢展望未来,公司应在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完善,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再生金属资源回收利用,R&D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迈上新台阶,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
浙江控股全资子公司沈炼环保集团是一家从事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的专业环境服务提供商也是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资源深加工前后端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设施的大型环保集团通过技术手段对上游产废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铜,金,银,钯,锡,镍,铅,锌,锑等多种金属资源在处理过程中得到富集和回收采用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实现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高效回收,真正做到消除危害,变废为宝,采用一体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各类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的量身定制,干化,榨净,有效降低危险废物处理的综合成本,提高环境和整体经济效益
为了使能源利用更加经济低碳,浙富控股的清洁能源设备业务在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积极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由浙富控股牵头的国内首台600MW第四代商用快堆液态金属堆芯主泵工程样机通过试运行试验快中子堆已经成为第四代核电站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将有效解决核燃料供应问题,形成核燃料闭路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对促进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富控股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降低原材料消耗加工的边角料要积极回收,不能使用的废旧物资要按照有关规定交售给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国家标准和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原料
为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调动各方力量,降低能源消耗,杜绝浪费,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浙富控股各分公司根据各自业务特点,制定了节能管理制度和节能监督考核制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节能计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和统计,定期进行能量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检查节能计划和目标的执行情况,监督和整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行为,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浙江富控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营实践中不断深化低碳发展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清洁能源开发,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和再生金属资源回收利用,依托公司优势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自身和行业绿色发展,助力3060双碳目标实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