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以心悦半导体为代表的瞪羚企业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5453   

瞪羚企业是中小科技企业的代表,是专业化,创新化的代表培育瞪羚企业成为完善创新体系的重点布局目前,广东省正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和聚集产业,以吸引资本和人才在半导体行业,也出现了以心悦半导体为代表的瞪羚企业

今年7月,南方财经传媒集团推出广东芯粤港澳大湾区瞪羚企业大系列专题报道,作为最近几年来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快速崛起的样本,获得广泛关注最近几天,我们再次专访了心悦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就心悦的发展和产业前景进行了深入对话

广东半导体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知识城,距离广州市中心30多公里,是广州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知识城的名字指向科技创新的定位,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广东芯,在广东省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2006年至今,心悦半导体是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代工领域新人中唯一一家真正的量产企业,兵贵神速至于心悦的速度,李海明多次提到天时地利人和,他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3360心悦创业的背景是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缺少芯片制造从广州到全国,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非常大,但国内芯片制造在中国的比重很低,不到20%,所以政策层面也大力支持企业

另一方面,物联网,人工智能,5G,汽车电子等芯片需求持续增长,这也是广东芯成立的重要因素据专家分析,到2025年,国内对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的需求与国内制造能力之间,将出现每月50多万片8英寸晶圆的缺口,这意味着即使最近几年来建成10个广东芯,我们仍然无法满足这一缺口李海明说

与此同时,广东芯近两年在缺芯的大环境下抓住增长机遇至关重要一方面,在这一波产能不足的浪潮中,最稀缺的芯片是成熟工艺芯片,而不是先进工艺的高端芯片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有机会从后面来李海明告诉记者:在国内,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市场有很多应用,所以粤芯有办法非常贴近市场需求,这是我们在这个细分市场看到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选择细分赛道后,心悦将12英寸生产线引入模拟芯片等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务实的战略也有助于心悦的增长当然,广东半导体的进一步成长仍面临竞争和挑战,包括人才吸引,技术突破等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芯片制造领域涌现了许多新企业据信谋研究院统计,最近几年来我国新增半导体制造实体20余家不过也要注意,很多项目都失败了,培养半导体需要专业精神和耐心从区域招商引资的角度来看,虽然资金跨城市快速流动,但真正沉淀到行业中并不容易目前,广东省正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入在半导体行业,广东芯正以此为纽带,开启新的故事

跨越量产关键期的嵌入式模拟芯片。

003010 :粤芯在大湾区从地面崛起,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具有代表性当时为什么选择广州成立

李海明:我们当时在国内参观了好几个地方,最后选择了广州。一方面,从广州到东莞,再到深圳,即广深科技走廊,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区域

另一方面,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广东芯建设时采用的审批方式,帮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所谓的黄埔速度,广州速度,广东芯速度从打桩到量产。

随后,在地方产学研合作中,我们成立了以粤芯为首的广州半导体协会,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基于此,近三年人才和产业合作渠道慢慢建立起来

003010 :心悦也是一家创业公司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有哪些如果说创业有一条生死线,那么心悦是在什么时候跨越这条生死线,走到快速发展阶段的

其实在我看来,李海明:在从无到有打造的过程中,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是关键的时间点如果说一个非常明确的跨越节点,我觉得应该是广东芯能从一期建设开始,到一期设备进场,有办法满负荷运行关键时间点是2020年12月

自去年12月以来,我们每个月都在全力生产正是因为产量充足,我们才能不断调试产量同时,伴随着客户订单的不断增加,我们可以不断投资设备,开发新的工艺平台,这将为粤芯的整体运营带来更大的信心

003010 :目前公司哪个品类的产品收入最高,产品未来有什么规划。

李海明:仍以模拟芯片为主,分立器件几乎占产能的1/6模拟芯片包括混合信号芯片,图像传感器,电源IC,高压相关等未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做一些调整在粤芯成立之初,分立器件和图像传感器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后我们会逐步实现各个平台的平衡

我们一,二期产能接近4万台/月,广东芯将更加专注于提升自身产能和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它能真正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的生产提供本土芯片,提高我们相关芯片的国产化率,这是我们的目标

003010 :当初,心悦用12英寸的生产线做出了最初的8英寸产品,这在业内也是有争议的现在,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决定背后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李海明:一直以数字芯片和存储芯片为基础,因为它们确实引领了半导体的发展,并在技术和产能扩张方面不断推动半导体。

往前走但是在半导体技术不断往前滚动的过程当中,新兴的应用电子产品数量在增加,其中就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能源管理如何智能化,如何更节能,怎么样做到绿能能源,电量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些都需要依靠模拟芯片,所以它的需求量绝对会是不断增加

所以现在看来粤芯的确是做了一个很对的选择,因为我们当时已经看到8英寸产线的电源管理芯片和驱动芯片等产能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我们唯有跳出这一步,领先着国内,把12英寸直接引入这些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这方面的制造中,来形成竞争力

《南财对话》:在行业竞争上,国内企业和国际大厂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新兴的企业如何走出自己的差异化路线。

李海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和经验,落后于欧美等区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在产业链的一些特定细分领域里面,开始做一些突破,比如设备原材料,芯片设计,EDA软件等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很大的市场,而且我们在组装,应用开发,终端方案,执行开发上都有优势怎么样能够借由这些在地的优势,去做一些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结合国内的新兴市场应用都值得探讨,逐步找到中国特色

缺芯,涨价仍将持续

《南财对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参与到晶圆代工的领域当中,但是产能不足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目前产能缺口有多大,紧缺程度如何。

李海明:以粤芯来看,我们的客户对于产能需求其实远高于粤芯现在可以提供的市面上各种电子产品应用还在不断扩张,建设产能的速度比不上需求的增长,半导体整个产业链都在享受着新兴应用市场的蓬勃发展红利宅经济远程的沟通,各式各样家用,个人用电子产品数量的增加,还有现在汽车各种应用需求都在增加

《南财对话》:产能持续不足的情况下,下半年晶圆是不是还会继续涨价目前行业内涨价的合理的区间是在哪个范围预测产能紧张的问题会持续到合适

李海明:业界是有一套标准的,根据不同的应用,有些涨得多一点,甚至高达60%~70%,有些涨得少一点,10%~20%,粤芯和友商差不多在同样范围之内现在看到,整体缺货的情况其实是很难缓解的,在接下来这两三年之内应该是还是会持续

《南财对话》:具体来说,现在的缺口有多大。

李海明:目前国内很多的晶圆厂还是在建设当中,尽管国内在扩建,但是根据芯谋咨询数据,到2023年,国产模拟芯片需求缺口为43万片/月,国产分立器件的缺口为87万片/月,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也意味着就算这几年当中多盖10个粤芯,我们都还没办法把这个缺口给满足。

《南财对话》:不少报告指出电源IC,驱动IC,MCU产品短缺最严重,其中的一些品类是否有缓解的现象。

李海明:它们有一个共通性,就是生产基本都是在既有的8英寸生产线上,现在在8寸线上面所遇到的扩产问题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很多8英寸的设备都是老设备,买不到了你要完成一整条8英寸寸线建设,然后完成数倍的扩产很难做到,所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像粤芯这样,把所谓传统的成熟工艺从原本的8英寸线转到12英寸线,去扩展产能,提升产品制造的可靠度和良率,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去满足市场上新兴应用带来的需求暴增

粤芯的建设速度已经很快了,差不多都需要三年的时间,伴随着未来两三年产线慢慢不断地增加,才有办法来缓解,中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过程当中,紧张的状况,会是我们应该要熟悉的一个常态最紧张的还是成熟制程的产品,粤芯其实刚好抓住了这个节点,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南财对话》:最近几年来国内生产线不断增加,人才流动,相互挖角现象也越来越多,粤芯怎么看待人才的挑战。

李海明:人才问题大概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国内的半导体界人才缺口约为30万人人才绝对不是一蹴可及的,人才的培育,招聘,适当流动,基本上需要三五年,甚至10年以上的发展,才有办法建构起一个体系

不只是晶圆厂,包括芯片设计公司,大家都有需要各种跨产业链的有经验的人才,所以的确会有所谓的人才跨平台的流动以及人才短缺,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能够借由社招,校招,让更多的人知道半导体,知道如何在半导体产业里真正地学习,且发挥一技之长。

现在政府也看到了半导体产业的人才需求,所以把微电子相关的一些学科定位成一类学科,在接下来的三五年之内,应该能够看到大批量培育的半导体相关的人才那之后,我预期的是在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以及产业链不同的上下游之间的合理的人才流动,而不要只偏重或者是限制在某一个层级,单方向的发展更开放自由的一个交流,才能促进产业健康化的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