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探索“金融+非遗”善行服务助力非遗保护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73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该如何发力,发挥向善一面,传承文化根脉,值得探索。

8月16日,浙商银行在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论坛暨“数易贷”产品发布会上宣布,作为落实和浙江省文旅厅战略合作协议的举措之一,向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设立浙江省首个非遗保护公益基金项目;同时,建立“金融+非遗”的专业服务体系,探索普惠金融和公益金融双渠道长效帮扶模式,为非遗人才和项目提供金融支持,金融顾问也将为非遗领域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汇聚更多善行力量,帮助非遗传承下去、红火起来,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金融是国之大者,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要坚持金融向善的理念,以增进民生福祉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要关注小微、关注普惠金融,更好地将金融向善服务小微深处。为非遗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是浙商银行专注普惠小微,做‘善’的力行者;联合各方力量,做‘善’的同行者;携手小微客户,做‘善’的践行者的生动体现。”

“浙江非遗保护公益基金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一项开创性探索。它将成为撬动更多社会力量的支点,以有限资金撬动无限的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浙商银行对非遗保护的支持,让我们看到了金融作为文化传承践行者的‘向善’力量”,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郭艺主任认为。

“金融+非遗”专业服务体系 护航非遗“小微”

据悉,浙商银行携手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将从普惠金融服务和公益捐赠两方面贡献金融力量,普惠金融致力于通过商业化输血提升非遗项目的市场运营能力,公益基金致力于对经营困难的非遗项目进行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承,并为与此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支持。

如对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经营情况较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浙商银行将联合非遗领域专业的金融顾问团队,为其提供专项普惠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探索推出非遗产业支持贷、非遗无形资产贷、非遗人才支持贷等特色产品,提升非遗领域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活动现场,浙商银行还发布了“数易贷”产品。该产品将结合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与非遗服务,根据经营和资质情况,建立信用评分评价模型,开展线上化小额信用贷款。针对非遗优秀人才,特别是浙江省内非遗人才研究发放人才支持贷。探索创新非遗主体商标、老字号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政府贴息扶持,为浙江省众多非遗项目融资护航。

在公益捐赠方面,将升级帮扶举措,助力非遗“年轻化。第一期捐赠100万元,投向重点非遗项目青年传承人扶持、非遗项目自成长计划及非遗乡村共富工坊建设。

当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呈老龄化趋势,保护非遗关键在于帮扶非遗传承人群。因此,此次捐赠一是用于扶持潜力青年传承人,赋能其市场活力。计划2023年支持10个非遗项目,预计带来500万新增非遗产品销售成果。二是通过非遗助力乡村建设。支持由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工坊、非遗点,探索非遗资源创新转化新模式,助力乡村非遗工坊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可自我运营的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三是通过引入国内优秀文创产品合作伙伴,打造一批有浙江地域特色的非遗衍生产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非遗,赋能非遗新消费。

善本金融:让非遗从活起来 到火起来

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浙江作为中国非遗大省,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据统计,浙江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9项人类非遗名录、2项急需保护名录,24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非遗不但增强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也切实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部分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基于此,以善为本的浙商银行提出以“金融+非遗”的专业服务体系,通过双渠道长效帮扶模式,把金融工具引入公益和慈善活动中,在促“活”上发挥作用,也为“火”打基础,让非遗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过此次非遗帮扶,浙商银行希望以“善本金融”之力,让更多社会力量认识到非遗魅力、加入到非遗保护行动中,帮助非遗解决存在的问题,让非遗在传承中创新,进一步扩大浙江省的非遗引领优势,引领正向正行的保护非遗新风潮。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