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明确了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机制
2022-07-25 17:51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6093
日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明确了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机制。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中轴线保护和申遗提供法律保障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建立遗产信息平台,方便公众获取信息和共享研究成果,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开展发掘,阐释,传播遗产价值等活动
这是记者25日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蒋俊梅表示,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载体,是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是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保护好,继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日前,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条例》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中轴线的保护和申遗提供了法律保障
明确中轴线的空间位置和遗产点的构成。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有北京鼓楼,钟楼,南端有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区,全长7.8公里的一个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历史建筑群它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中心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组成它是中国传统都城最完整的中轴线,展现了13世纪以来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伟大创造和杰出才能
蒋君梅说,条例明确了中轴线的空间位置和遗产地的构成,便于公众了解和参与保护,为了整体保护中轴线及其环境,条例还规定了历史城墙,历史街巷,城市地标,景观长廊,历史河湖,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在中轴线的对称格局中形成的,还有与中轴线价值密切相关的民族礼仪传统和城市管理传统
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保护管理机制。
是中轴线历史留给北京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中轴线。
姜俊梅介绍,条例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同时明确多层次保护主体和责任,努力构建系统,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包括市政府和保护对象所在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市文物部门主管整体保护,其他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建立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重要事项,成立保护机构,具体负责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文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和其他负有保护责任的人应当依法履行保护责任,等等
对各类保护对象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中轴线经历了元,明,清,近代七个多世纪的变迁,保存到现在非常不易。
蒋君梅说,条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保护突出的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要求和措施包括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划分,各类保护对象的具体保护要求,以及从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考古勘探,工程建设,腾退改造,应急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鼓励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研究遗产价值。
在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的问题上,蒋君梅说,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只有深入梳理和挖掘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促进发展的作用
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条例规定了针对不同主体的多种传承利用措施包括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向公众开放,鼓励向公共文化机构捐赠实物和资料,鼓励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开展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保护区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众体验,促进中轴线保护与旅游发展融合,加强保护区业务指导等
明确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保护区域内社区公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遗产价值的准确认知,增进共同保护的社会共识,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传承和发展。
姜俊梅介绍,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建立遗产信息平台,为公众获取信息和共享研究成果提供便利,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开展发掘,阐释和传播遗产价值的活动,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赠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方式,鼓励参与保护和利用建立保护机构与保护区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条例还强调,政府应当按照相关规划的要求,协调中轴线保护,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遗产保护,共治和成果共享
此外,条例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保护职责,破坏或者损毁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进行其他影响中轴线传统风貌和历史格局活动的法律责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