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将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等新

来源:新浪   阅读量:8136   

上海发布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 将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等新领域布局

上海发布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将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等新

1月25日下午,2022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推进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上海赛博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研究院承办

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上海市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据介绍,《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一是紧扣新要求,更好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二是紧盯新趋势,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围绕经济,生活,治理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100+安全场景开放,切实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重要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等保护能力,构建与国际数字之都相匹配的大安全格局三是紧抓新赛道,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安全即服务新模式,新业务,力争到2023年,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50亿元,实现翻番,打造2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引育10+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

为此,《行动计划》聚焦产业+供给,行业+应用,生态+政策三项重点工作,具体推动实施17项任务。今年的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排名第三的陕西省Xi市举办。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络安全周论坛紧跟政策热点,举办了青少年网络安全防护,人工智能,新型智慧城市论坛等多个分论坛。线上线下展览同步进行,多维度宣传分三个维度呈现,包括多维度媒体推广和创新全民互动形式。。

一是聚焦产业+供给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元宇宙,生物识别安全,新兴通讯等新领域,可信计算,零信任安全,联邦学习等新架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以及密码,信创等方面,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强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倡导安全即服务理念,发展大带小的组团服务新模式,完善专业化增值,一体化运营,高端化定制等新产品服务强化产业空间载体建设,全力支持普陀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松江打造国家密码科技创新基地,依托临港新片区,静安市北,嘉定,青浦,浦东唐镇等,围绕跨境数据流通,大数据,车联网,ICT供应链,金融科技等,打造一批网络安全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聚焦行业+应用围绕更好保障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打造一批标杆应用比如工业互联网安全,落实工信部关于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的管理制度,深化态势感知,仿真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安全用平台数字新基建安全,建立数字新基建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机制,推进重点领域信创应用,加强5G,物联网,北斗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建设与防范处置人工智能安全,针对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终端,以及生物识别,智能算法,算力等关键要素,强化漏洞挖掘,安全测试,威胁处置等评估,推动产品安全分级管理,引导企业加强安全合规数据应用安全,建设公共数据安全运营机制,强化企业数据安全评估,深化个人信息保护,推进跨境数据流通安全,数据交易安全等

三是聚焦生态+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在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相关部门,区,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形成各方推进合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引导公共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不低于10%,强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网络安全企业正面清单制度,优先开展产品检测与资质认证,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推动网络安全测评模块化和结果互认机制,避免重复认证,重复检测促进产融结合,培育面向网络安全领域的商业保险,形成覆盖事前预防,事中防护,事后补偿全周期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保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助力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建设人才体系,支持高层次的网络安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等落沪,鼓励高校开设网络安全通识课程,推动标准制定和互认,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张英说,下一步,上海要重点做好三个紧密对接一是紧密对接重点区域,强化市区联动支持各区结合产业定位,区位优势,出台特色化配套方案,年度计划和专项政策并谋划打造1个至2个网络安全特色产业园区

二是紧密对接重点企业,强化供需对接聚焦数字经济,元宇宙,智能终端等10大重点方向,面向全国优秀企业,征集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择优纳入《2022年度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攻关成果目录》,并在城市数字化转型重大场景建设中率先应用,优先支持

三是紧密对接重点行业,强化生态共荣面向金融科技,车联网等网络安全新需求,建设3家至5家市级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并形成产业化能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