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市场向“电”进化,智能电混双擎凭什么主导变革?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8208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这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混动技术的支持,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

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中,技术路线之争一直是焦点话题。尽管近年来纯电车型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在燃油车仍为市场主流的当下,混动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有分析认为,在燃油车全面混动化的大趋势下,混动将步入发展“快车道”,未来年销量有望达到千万量级。

破解“鱼”与“熊掌”的不可能之问

事实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初,混合动力就是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还是2020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都明确了混动技术的主流地位。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看来,就市场价值而言,混动技术及产品与纯油、纯电车相比也具有优势。

他表示,与纯电车型相比,油电混动汽车既可以满足日常出行中的短途驾驶,又可以在长途旅行中放心使用,破除了“续航焦虑”、“充电烦恼”等难题。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混动车型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省钱需求,且性能较好,节能减排效果凸显。在油价上涨、传统燃油车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混动车型用车成本显著下降,优势更加明显。

从市场整体来看,燃油车仍然是汽车消费市场重要的“基本盘”。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提倡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混合动力将成为燃油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逐步占据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以广泛普及创造更多价值

提起混动,就不得不提丰田。作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早、普及广泛的车企,1997年,第一代普锐斯混动投入日本市场,丰田的THS混动技术轰动一时。

“当内燃机效率达到50%以上时,可以达到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再与混合动力系统结合,将可以达到更好的系统性节能效果。”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王震坡表示,自丰田推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来,混合动力系统的节能效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在中国汽车市场,混动技术也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在没有新能源补贴及交通优先等特殊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少车企大幅提高混动技术的研发投入,竞逐混动技术创新的主动权。

以广汽丰田为例,2010年,广汽丰田在中高级车市场率先导入混动车型,引领混动普及。面对近年来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广汽丰田开创性地推出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在供给侧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

据悉,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三电”技术全面革新——全新开发的三元锂电池不仅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还拥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带来更接近电车的驾驶体验。

经济性上,各款智能电混双擎车型油耗稳定在4-6L/100km,每公里能耗成本仅约0.3-0.5元;动力性上,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实现全速域电混驱动,多款车型进入8秒区间,拥有电动车的加速直接感和全速域电驱感。而在日常用车中,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车型还摆脱了插混车型高速馈电状态油耗高,纯电车型充电难、低温电池衰减等痛点。

从技术中来,到产品中去,只有让更节能的产品被消费者大规模接受并落地使用,才能真正实现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据悉,在广汽丰田TNGA车型上,智能电混双擎搭载率达到100%,充分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搭载智能电混双擎车型的价格与燃油车相当,但使用经济性更强。与纯电车型相比,智能电混双擎车型在维修成本、车险保费、车辆保值率等方面都占据优势。

2022年度中国汽车品牌保值率报告》显示,汉兰达三年保值率可达85.6%,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很多主流新能源车的一年保值率。

高保值率的背后,是广汽丰田混动技术成熟的体系化优势。从电池寿命长、三电技术可靠,到保持“0事故、0爆炸、0漏电”的安全纪录等,诸多因素构筑起了广汽丰田的护城河,也是造车新势力短期内难以逾越的核心所在。

综合来看,在众多国内外汽车厂商的不断加码下,混动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国内市场混合动力车型渗透率也从2021年起大幅提升,正步入新的黄金十年。

数据显示,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销量居全国HEV销量第一,旗下车型蝉联多个细分市场HEV销冠,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广汽丰田成为业内首个达成HEV百万台的车企。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广汽丰田,目前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广汽、上汽、东风等车企都在混动市场加速布局,量产车型逐步上市,推动混动市场持续升温。

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混合动力对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混动车型销量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未来年销量有望达到千万量级。有理由相信,通过实实在在的、可落地的技术与产品创新,混动技术将为低碳出行提供更多优质选择,为汽车产业绿色升级带来更多价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