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重卡干线跑起来,补能布局难题待解
2025-04-17 11:02 来源:中国广告网 阅读量:8642 会员投稿
电动重卡驰骋干线运输,补能设施科学布局难题待解

近期,国内首条长达 800 公里的电动重卡跨省干线成功贯通 。此线路跨越晋冀鲁豫四省,运营车辆主要是电池容量为 423 度的电动重卡,运输货物为山西焦炭与山东矿粉,采用 “双向满载” 模式,由特来电旗下的重卡充电站负责补能 。尽管该线路处于试运营阶段,但大电量电动重卡跑超 500 公里的长途干线已从设想变为现实 。实际上,大电量电动重卡 “跑长途” 早有行业预测 。电动重卡在 500 公里内的干线运营,多家企业早已试点,多条线路也已投入运营;超 500 公里的线路也有换电重卡试运营 。可见,电动重卡跑干线并不稀奇,这是行业发展趋势,也是能源综合利用的体现 。然而,如何让电动重卡更好地跑干线,怎样合理布局补能站点?2025 年 4 月 10 日 - 11 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比亚迪商用车冠名的 “2025 中国新能源重卡产业大会” 将在成都盛大召开,届时众多行业专家、精英齐聚,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大会期间,比亚迪商用车还将举办全新重卡新品发布会,共同探讨新能源重卡产业链解决方案,分享成功案例与商业模式,推动行业企业高效沟通合作 。
电动重卡进军干线运输
电动重卡一直未放弃长途干线运输业务 。前些年,受电池技术限制,电动重卡续航焦虑严重,主要局限于短倒运输 。随着动力电池价格下降,电动重卡价格大幅下跌,大电量电动重卡逐渐占据主导 。绿色重卡数据显示,2025 年 1 - 2 月,超 400kWh 的电动重卡在新能源重卡销量中占比过半,其中 423kWh 的电动重卡占比超 30% 。大电量电动重卡占比上升,续航里程增加,不再满足于短倒运输,开始涉足超 200 公里甚至 300 公里的干线运输 。自满足短倒运输后,电动重卡不断突破续航限制,尝试多种补能模式,力求跑干线 。据公开报道,电动重卡已在多条超 200 公里的干线运营,每次新干线运营都会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关注其运营效果 。绿色重卡了解到,部分已运营线路实现了降本增效 。若想深入了解电动重卡干线运营情况,可参加 4 月 10 日 - 11 日由电车资源主办的 “2025 中国新能源重卡产业大会”,届时将有电动重卡运营商分享成功经验 。
补能布局至关重要
如今大电量电动重卡成为主流,部分车型续航达 300 公里,但对于超 300 公里的线路,补能网络建设仍是关键 。以 800 公里干线为例,有 8 座特来电运营的重卡专用充电站,站点平均间距约 100 公里,全线补能网点超 10 处 。电动重卡跑干线,尤其是长途干线,补能网络布局建设需适度超前且合理均匀 。电动重卡满载时电耗高,满载上坡场景下电耗甚至超 2.5kWh/km,一次满电续航可能不到 200 公里,所以补能网点间距需小于 150 公里 。但间距过短,补能网点过于密集,又会导致部分网点运营不足,出现亏损 。当然,若线路上电动重卡数量多,适当密集的补能网点也可能盈利 。电动重卡补能网点布局与当地电网容量、土地资源及电动重卡运营数量密切相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网点 。若想了解更多补能网点布局、投建经验,欢迎参加上述产业大会,听取专家、运营商见解 。
协同合作破困局
电动重卡跑干线刚起步,面临先建充电网点还是先运营车辆再投资充电站的困局 。这需要补能方、货主方、运力方协同合作,精准掌握线路、车辆、补能需求,共建货运补能平台实现共赢 。长途干线重卡补能投建有望成为新风口,如何布局投建充电场站,实现多方共赢?欢迎参加 4 月 10 日 - 11 日的 “2025 中国新能源重卡产业大会”,与行业精英交流,把握发展机遇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