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价格跌上热搜!千亿水泥龙头今年市值已蒸发660亿明年趋势怎么走?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5685   

今日,一则关于水泥价格的消息挂上热搜。

11月是水泥传统旺季,但近期,全国水泥价格却出现明显回落,其中,湖北,广东等部分地区跌幅最大,较十月底高点已下跌约100元每吨,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端的低迷。考虑到今年煤炭成本较高,基建需求边际改善预期较强,旺季限产导致水泥价格快速上涨。

纵观今年全年,水泥板块整体并不乐观,申万水泥制造指数今年来累计下跌17.39%,龙头海螺水泥同期跌幅近25%,市值蒸发664亿元。

展望明年水泥走势,中银证券认为,地产融资松动预期升温,看好2022年水泥供需格局近期,中央多次释放了地产融资宽松的信号,叠加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社融增速触底企稳,明年地产施工需求有望向好

多地水泥价格下降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1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11月中旬与11月上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5种下降,1种持平。。

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价585.7元/吨,较十一月上旬下跌13.1元/吨,普通硅酸盐水泥报价657.4元,较上旬下跌19.2元/吨。TF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上半年阴雨天气,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金紧张等原因,部分项目暂停,下半年可能会迎来赶工。预计下半年限产将贯穿整个四季度,但具体力度可能会根据实际降耗情况进行调整。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消息,近期国内多地水泥价格继续下跌伴随着煤炭价格下调在各区域基本落实,水泥价格随之大幅下滑,累计跌价最高达100元/吨以上

某水泥公司销售负责人表示,煤炭成本大幅降低也是水泥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根据消息显示,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约100公斤动力煤,因此动力煤价格每下降100元每吨,水泥成本则下降10元每吨近期,动力煤价格暴跌,对应的水泥生产成本也明显下降,为水泥降价提供空间

华南多区域水泥价格伴随着煤价下跌的速度快速下行广西玉林,贵港,北海,防城港等多地水泥价格下调30元/吨受其影响,粤东地区主要品牌企业继续下调水泥价格20元/吨以应对近期多省低价水泥进入

湖北宜昌,受外来水泥冲击较大,已连续多次下调水泥价格,23日再次下调30—50元/吨,自10月下旬以来,累计降价达80—100元/吨。本轮上涨的核心在于水泥企业在能耗双控的压力下产量受限,使得供给端大幅萎缩。

川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环保管制加严,加上一些项目因资金紧张,水泥市场需求低迷各企业库存高位运行同时遭遇外来低价水泥冲击,竞争加剧区域主要品牌企业陆续通知下调水泥价格,其中重庆,达州,广安,南充以及云南曲靖等多地水泥价格跌50—80元/吨重庆区域23,24日连续两次下调水泥价格,累计下跌50—80元/吨,绝大多数企业下调金额在20—30元/吨之间

年内价格波动显著

回顾今年水泥价格走势,波动相当显著年初至今,水泥价格的低点出现在7月中下旬,约为390元/吨从8月初开始,水泥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在10月份一度达到600元/吨以上的水平,累计涨幅超过50%

之后,伴随国家发改委在10月19日开始连续发文,多措并举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水泥价格也出现回落。

对应A股市场上,申万水泥制造指数今年8月阶段见底后,伴随着水泥价格反弹,水泥指数从8月2日到9月10日一个多月累计涨幅达33%但伴随着水泥价格10月见顶回落,申万水泥指数从今年9月上旬的高位持续下跌,至今累计跌幅近17%

纵观今年全年,水泥板块整体并不乐观,跌幅显著申万水泥制造指数今年来累计下跌17.39%,龙头海螺水泥同期跌幅24.62%,祁连山下跌21.97%,塔牌集团下跌17.68%板块内18只个股,14只年内均不同程度下跌

价格下跌外,水泥产量也继续下滑今年10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01亿吨,同比下滑16.6%,环比9月下滑2.0%从供应端看,全国范围内水泥行业整体以减产为主,11月西北,东北,华北各省区熟料线陆续开始错峰生产华东,西南,中南多数省份水泥企业,为减少煤耗,电耗,以及缓解供应压力,熟料线粉磨机也陆续进行停窑减产

与10月份情况类似,终端需求不足,虽然供应呈收缩状态,但市场表现为供过于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0140万吨,同比下跌17.1%,环比下跌1.78%根据监测的全国磨机开工负荷情况来看,预计11月份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仍将下跌15%左右,较10月份下跌4%左右

展望明年水泥走势,中银证券认为,地产融资松动预期升温,看好2022年水泥供需格局11月中旬以来,北方多地已开始降雪降温,水泥需求逐渐停止近期,中央多次释放了地产融资宽松的信号,叠加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提速,社融增速触底企稳,明年地产施工需求有望向好,同时,产能置换趋严,能耗标准提高,煤炭价格逐渐回落,供给侧同样有利好情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